冬季村莊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么?走進平羅縣陶樂鎮廟廟湖村,掀開厚重的門簾,看看溫暖的室內,移民們都在忙些什么。
12月18日上午9時,新絲陸扶貧車間的工位上已經滿滿當當,縫紉、熨燙、打包,工人們在流水線上熟練作業。村民王付女在這里工作已有七年。“第一批招工的時候我就報名了,經過培訓,現在我會上拉鏈、縫褲腰等,工資按難易度計件,每天干9小時活,月入四千多。”據王付女說,車間大多制作工裝和校服,她還介紹了四五個親戚朋友來車間上班。
臨近中午,小蘇面館的店主蘇志陽夫婦端出一盆煮熟的土雞開始手撕,這家夫妻店位于廟廟湖村創業就業一條街,每月純收入六七千元。“4年前發現村上務工人員多,尤其夏天就餐需求大,就琢磨著開家面館,利用創業貼息貸款買下了這間商品房。”蘇志陽說道。
下午2時,村民馬唯紅花走進寧夏華泰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倉庫開始打包番茄,大棚種植的釜山88是冬季的明星產品,七八成熟的番茄還微微泛青,等一周左右在上海、廣東上市時正好熟透。
勞務產業作為“鐵桿莊稼”豐盈著村民的“錢袋子”。據了解,廟廟湖村打造創業就業一條街,培育自主創業實體96個,注冊勞務服務公司4家,培育勞務經紀人37名,今年以來,累計勞務輸出1467人次,人均增收3萬元以上。引進的新絲陸、華泰農兩家企業成立扶貧車間,帶動500余名村民就近務工,變身產業工人。
平羅縣陶樂鎮廟廟湖村新絲陸扶貧車間機杼聲此起彼伏。
寧夏新絲陸服飾有限公司建設的扶貧車間,解決了當地婦女顧家、務工兩頭不兼顧的難題。
位于廟廟湖村創業就業一條街的小蘇面館內,店主蘇志陽夫婦在備菜、炒料。
位于廟廟湖村創業就業一條街的小蘇面館內,店主蘇志陽夫婦在備菜、炒料。
寧夏華泰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倉庫,村民打包即將發往南方市場的番茄。
寧夏華泰農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村民揮鍬晾曬辣椒。
廟廟湖村村民姚義忠采摘頭茬小番茄。
(寧夏日報記者 王曉龍 白茹 文/圖/視頻)